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于7月12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报道
雷峰塔建筑艺术品及雷峰塔原铜匾 朱炳仁作品
故宫角楼建筑艺术品 朱炳仁作品
展览现场古今铜器对照展示
中国铜壁画巅峰之作《万泉归海》 朱炳仁作品
人类命运“三部曲”之一《稻可道,非常稻》 朱炳仁作品
致敬宋韵文化的《千里江山》 朱炳仁作品
第一件熔铜作品《阙立》 朱炳仁作品 2007年被国博收藏
《燃烧的向日葵》 朱炳仁作品
致敬建国75周年作品《黄河浪》 朱炳仁作品
《运河之光》 朱炳仁作品
“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展览现场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于7月12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此次展览分为“古法新意”“匠心铜运”“雕铜巧技”“艺出新裁”四个单元,汇聚了100余件造型多样、题材广泛的铜艺精品,展示一代非遗大师高超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国铜雕技艺从“铸鼎象物”到“离形得似”的艺术蜕变,彰显当代艺术工作者扎根传统、传承匠心的艺术追求。
尤为瞩目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拿出”战国时期的鐈鼎、铜壶等10件青铜国宝,与朱炳仁的现代铜艺术品一起展出,将跨越千年的青铜文化与朱炳仁四十载艺术人生相融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创新的活力。
朱炳仁,这位来自杭州的艺术家,作为“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他的一生与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自幼随父研习书画,后深耕铜雕技艺,以铜为笔,以火为墨,其艺术成就横跨诗、书、画、印、铜五大领域,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中国铜壁画创始人”……
熔铜艺术是朱炳仁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2006年,在承建常州天宁宝塔的一次意外大火中,朱炳仁发现熔化的铜结晶体千姿百态,从而开创了“熔铜艺术”,以“似与非似”的挥洒写意,将自由流动的铜液彻底从模具中解放,熔铸出刚柔并济、妙趣横生的大千世界。他的熔铜艺术可谓中国铜文化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步入展厅,彷佛进入了一个“铜话”的世界。展览中,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塔的建筑艺术品,第一座铜桥“涌金桥”,及代表中国铜壁画创作高峰的《万泉归海》等经典作品细数亮相。《稻可道,非常稻》《千里江山》《燃烧的向日葵》等作品,共同演绎了一场形意交织的双重盛宴。
朱炳仁的艺术创作,技艺与情怀并重。《黄河浪》为献礼建国75周年而作,以九曲黄河为灵感,彰显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运河之光》则通过对运河的描绘,展现“运河三老”之一的朱炳仁对中国大运河的关注与赞美。此外,展览还特别设置互动体验区,让观者有机会亲手触摸铜雕艺术的温度,感受来自金属的质朴和力量。
“八十而立”,对朱炳仁而言,不仅是一个年龄的标志,更是他艺术生涯新阶段的开始。朱炳仁熔铜艺术的开山之作——《阙立》,2007年就被国博珍藏。“阙,是古建筑前面如门一样的建筑,寓意启新之始。熔铜艺术,源自国博,今又荣耀归巢。”在朱炳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铜艺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铜雕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匠人精神。
铜物至精,观照古今。欢迎大家一起走进国博,看看朱炳仁的“铜世界”,观其形、品其意、寻其妙,共同探求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的光彩与活力。
(责编:张彦、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