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 | 景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纪念论坛发言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学术分享 | 景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纪念论坛发言

    2023-01-14 14:58
    来源:未知
    阅读量:
    语音阅读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纪念论坛发言
     
    景 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文化部门主任
    2023年1月14日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是景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目前在曼谷办事处,此前25年在世界遗产中心,曾长期担任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
          今天很荣幸与各位朋友们相聚云端,一起参加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纪念论坛。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全委会的邀请。
          考虑到我的职场经历,对我来说这个纪念活动实际上也有家庭团聚的意义。我曾在全委会工作,也在清华大学求学。世界遗产50年,我个人在这个领域也打拼了30多年。先在教育部,后来入职UNESCO 世界遗产中心,一直在做一件事:追梦世界遗产。别的不说,通过在国际一线的亲历亲为,纵横四海、广交朋友,就已经很开心了。今天与会的就有很多的朋友和同仁。作为世界遗产领域的一名老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想就《世界遗产公约》未来50年的挑战与机遇谈点儿看法。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首先,我谨对“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纪念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此时此刻,我们既要缅怀先贤、致敬经典,更要感恩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战线辛勤奉献的无数英雄。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世界遗产事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遗产地管理人员致以新年的问候!
          作为联合国系统唯一的国际文化合作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要职责和使命是在“人的思想中构建和平之屏障”,它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保护文化遗产为主要业务流域。为此,教科文组织在文化领域通过了一系列的保护公约、建议书和国际法律文件,以落实这一崇高的使命。以六项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化公约”为龙头,UNESCO倡导的文化创意、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和传承产生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领域的使命和世界遗产保护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认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追求文化多样性,是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的基石。
          在这些国际公约中,最突出的就是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世界遗产公约》自1972年诞生以来,历经五十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教科文组织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国际文化合作项目。2022年,我们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世界遗产公约》吸引了几乎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参与到这项国际保护运动中。从1978年的20个成员国,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194个缔约国,基本完成了全球覆盖。截止2021年7月,全球已经有1,154处世界遗产,包括897处文化遗产,218处自然遗产和39处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这些遗产现在分布在167个国家。
     

    图/武夷山虎啸岩来源:武夷山景区官网
     

    中国与世界遗产事业
     
          中国遗产事业的发展和世界遗产领域的国际合作息息相关。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在国际上开展多边合作、改善外部环境的重要契机,改革开发进一步密切了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国际交往,中国籍此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自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经验,也具有了相当的遗产保护实力。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方面,中国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
    我觉得,中国始终是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领军人”,是维护人类文明绵延不息的“捍卫者”,是奉行共同价值的“实干家”。自加入《公约》以来,中国积极促进世界遗产保护合作,积累了丰富的遗产保护经验与实力,为传承、发展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讲一个我个人参与推动的案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 “丝绸之路综合研究项目”,我2003年在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发起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系列跨国申遗项目。在2014年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亚太地区第一个以联合申报方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是世界遗产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贡献了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国智慧。丝路申遗项目成为带动沿线多国携手合作、共同繁荣的重要纽带,是国家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中国目前有56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世界遗产事业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申遗”活动已成为各地的热潮,备受社会各界欢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受到中国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现在,世界遗产这个旗舰项目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各级政府、各类机构、广大民众对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的意识空前提高,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世界遗产旗舰项目的价值、影响和成就。
          中国近年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项目就引起全球关注。2021年夏天,“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包含的22处古迹遗址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名录》再添一颗来自东方的璀璨明珠。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时,我就坐在遗产大会主席台上。大会主席落槌那一刻,各国代表纷纷表示祝贺。中国代表团高举国旗,热烈庆祝。我很激动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为伟大祖国的强盛感到自豪!
     

    图/泉州开元寺鸟瞰

     

    世界遗产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世界遗产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要素。发展世界遗产事业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单纯的遗产保护,而是要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弘扬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助力可持续发展,最终汇聚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作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和地球自然奇观的重要见证,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对于文明交流互鉴和人民友好往来具有重大意义。全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还要面对挑战、砥砺前行,努力建设我们美好的未来。
          我个人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聚与生动体现,并在当下全球发展与挑战中被赋予了更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中国优秀文化历久弥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这句古语生动体现出中国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我们有责任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秀传承与正在践行的大国责任。
          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在人类遗产保护等文化领域,更对联合国事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当今国际形势复杂,不同文明间冲突仍存,人类本身也面临气候变化、疫情防控、消除贫困、经济复苏、环境保护等多个全球性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是“和谐发展、天下大同”,对于如何做好集体权益与个人权利的平衡,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而不是走向对抗冲突,发出了坚定的中国声音、给出了有效的中国方案、贡献了负责任的中国智慧。
          我们可以说:保护世界遗产的目的在于传承,在于让世界遗产在当代充分发挥其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做好世界遗产能力建设和教育尤为重要。同时,推动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最终汇聚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遗产工作者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谋划全球世界遗产的未来五十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图/鼓浪屿日本领事馆旧址鸟瞰
     

    世界遗产和可持续发展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教科文组织也通过了“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政策文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 11.4明确,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维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努力”
          实际上,《世界遗产公约》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自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通过之初,它的核心词就是可持续性,要把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给子孙后代。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里面,除了第11个主要目标是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领域的所有项目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也都密切相关。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连同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和169个具体目标,构成了一个主要的政策框架,勾勒出对更美好未来的愿景,也是世界遗产未来五十年的奋斗目标。通过让多层次的利益相关者——从政府、地方社区、民间组织、私营部门、包括高等院校到公民个人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以更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关注世界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和引领作用。这些趋势也突显出全民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图/九寨沟
     

    世界遗产城市保护

          城市是文化、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摇篮。城市的多样性激发了创新,成为新思想的源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既是应对各类现实危机和挑战的主要场所,也是落实全球治理方案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空间。世界遗产城市是人类创造性的杰出代表。有300多个历史名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它们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城市遗产。
          保护城市遗产有助于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社会、经济的包容性发展。联合国《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了保护城市遗产的重要性。这里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目标11 “使城市和人类住区具有包容性、安全性、恢复力和可持续性”。同时,UNESCO 大会在2011 年通过的《保护历史性城镇景观建议书》The UNESCO 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也提供了保护和管理城镇遗产的方法和策略。这个领域也是世界遗产保护未来挑战和机遇的主场。城市遗产不仅实证我们的过去,它们也展示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我们有义务研究、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并将其传给子孙后代,也让我们的城市生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泉州天后宫
     

    自然与文化遗产结合、各类遗产的有机结合与共融

          世界遗产是弘扬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助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平台。从《公约》通过之日起,它就一直强调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保护代表“自然与人类联合的工程” 。世界遗产领域倡导的“全球战略”、文化景观、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文化线路、历史性城镇景观等理念以及目前推广的自然与文化之旅、Nature-Culture Journey, 都充分体现了UNESCO 重视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结合,重视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也是未来工作的趋势。
          同时,UNESCO 在文化领域还有其他文化公约。比如2003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 保护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等。这些公约之间的互动、强强结合也必将是世界遗产未来五十年的重点。比如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博物馆等多种形式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何做到共生共融、有机结合,就是今后需要关注的趋势。在国际层面,《世界遗产公约》也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公约之一,目前共有八个。比如CBD,Ramsar (湿地公约)等等。如何加强各个公约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推动能力建设、发展共赢机制,也是国际社会正在努力的目标。2021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的《福州宣言》倡导遗产保护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强调要采取综合性的方法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促进实现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这个后面还要讲到。
          归结来说,《世界遗产公约》在文化方面,促进了人类对自身文化多样性的认知觉醒,也促进了人们保护、传承文化多样性的实践;在生态环境方面,促进人类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人类自身的影响,促进了对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地球,无论地质环境,还是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的发展。在这个领域,我们结合中国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可以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图/九寨沟


    《福州宣言》的落实与实施

           中国与世界遗产50年风雨同舟。我们前后4次入选政府间世界遗产委员会,早期做过委员会副主席、报告员,2004、2021年我们又主办世界遗产大会,对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中国政府倡导下,2021年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的《福州宣言》强调“世界遗产应当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积极力量,保护世界遗产将从社会、环境、经济、和平与安全等多个维度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福州宣言》号召《公约》全体缔约国面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时携手合作,呼吁缔约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的挑战。鼓励和支持公众和社区更多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世界遗产的保护。
           《宣言》也认为有必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公约》所倡导的保护目标强调应针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战后或冲突后地区、以及小岛屿国家,采用创新且具有变革性的解决方案,协助其平衡世界遗产工作与可持续发展。鼓励所有缔约国支持非洲优先全球战略,支持非洲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活动。
           《宣言》同时鼓励各缔约国教育及文化部门间的合作,通过将世界遗产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使年轻一代加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呼吁缔约国、教科文组织、咨询机构、世界遗产二类中心及其他相关方面共同推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域的能力建设、技术培训及国际合作。鼓励和支持构建世界遗产网络,以加强遗产的集体韧性。一句话,保护世界遗产的目的在于传承,因此,做好世界遗产能力建设和教育尤为重要。
           最后,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鼓励和支持各方积极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加强团结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建设生态文明,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福州宣言》充分反映了广大会员国和国际社会的关切, 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对《世界遗产公约》未来五十年有指导意义。
           2022年《公约》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世界遗产是子孙后代复原力、人类文明和创新的源泉”是关键词。UNESCO在全球组织的重要活动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遗产保护、具有代表性均衡性和可信性的《世界遗产名录》、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及新冠疫情后世界遗产的恢复。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已经诞生五十年。到现在种种成就显著,教科文组织把它作为自己的旗舰项目,它的关注度极高。可是《世界遗产公约》最核心的一点,还是保护和管理,是为了追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传承这些瑰宝,同时也为了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愿同《公约》各缔约国开展全方位合作,希望能够科学地、完整地为当代、更为子孙后代保留人类珍贵的历史遗存和自然珍宝,保护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从而为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相信,这次专题纪念活动必将对实现世界遗产的繁荣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预祝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欣欣向荣!
    旧岁近暮,新春即至。今儿个腊月二十三,算是小年。借此机会,祝愿各位朋友身体健康,2023兔儿年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作者介绍:景峰
    ——————————————————————————————————————————


    景峰,联合国官员,工学博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全面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在亚太地区47个国家和UNESCO 15个地区办事处的国际合作。

     

          景峰博士先后在兰州大学外语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1986年参加工作。曾在中央编译局和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全委会)工作,负责协调《世界遗产公约》在中国的实施,并多次代表中国出席世界遗产大会。自1989年至今,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几乎全部的世界遗产领域国际合作。1994年在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研修。

          1997年起,长期工作、生活在法国巴黎,从事世界遗产领域工作和国际文化合作。30多年年的职场经历,使他既有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研究与探索的理论水平,又有在国际组织工作全球治理的实践经验。

          他主要负责监测亚太地区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270处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并向世界遗产大会报告相关情况;审核处理亚太各国提交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申遗项目。他前后主持了教科文组织在亚洲的若干大型文化遗产国际保护项目、自然灾害紧急应变活动(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柬埔寨吴哥窟、印尼婆罗浮屠寺庙群、伊朗巴姆古城、尼泊尔兰毗尼、中亚丝绸之路等);自2003年起担任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遗项目协调员、世界遗产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项目协调员;负责《世界遗产基金》和多个政府间信托基金国际援助项目(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荷兰、挪威、瑞士、韩国等)。此外,他还担任《世界遗产》杂志编委、《世界遗产公约》能力建设活动协调员;管理亚太地区世界遗产二类机构/中心和UNESCO教席,是ICOMOS文化旅游委员会和文化线路委员会专家委员。

          此外,他还在中国、欧洲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多次开展访问讲学并在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研究方面著书立说,发表过论文、学术报告和申遗文本60余篇。其中,论文《对教科文组织“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建议书”的辩析》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景峰博士的专著《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系列跨境申遗研究》,2015年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初版,2019年6月再版。他与原中国建设部(现住建部)、国家文物局专家共同编著的《中国的世界遗产》一书,曾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2017年2月,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为景峰博士颁发了法国参议院“法中友谊贡献纪念奖章”。



     

    事迹介绍:
           景峰,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世界遗产中心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1992年,他陪同桑塞尔和卢卡斯实地考察九寨沟,九寨沟在他的协理下顺利完成世界自然遗产评估工作。之后又多次陪同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人、IUCN专家到九寨沟考察评估,还曾率亚洲各世界自然遗产地代表到九寨沟考察交流。2021年线上出席“第一届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讲话,他为推动九寨沟与世界遗产中心的国际合作做出巨大贡献。

    颁奖词:

           跨越万水千山,你的航行轨迹总是围绕锦绣祖国,历经艰难坎坷,终不能磨灭你致力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信仰。一次次的到来,一次次的离去,是对世界自然遗产的牵挂九寨沟申遗成功的荣誉墙上有你不灭的功勋。三十六年,染白了你的发鬓,却点亮了中国世界遗产的炫目辉光。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