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创作深化 网络文学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新浪微博
新浪看点
搜狐视频
网易订阅号
头条号
腾讯自媒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搜索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首页
文化大家
人物访谈
特别报道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新闻资讯
天下收藏
文化人物资库
视频新闻
在线杂志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现实题材创作深化 网络文学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2022-09-14 10: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量:
语音阅读
“网络作家胸怀‘国之大者’,关注现实、书写现实、反映新时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增强。”这是不久前于郑州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工作会议上,与会嘉宾最深切的一个感受。经过20余年发展,网络文学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势不可挡。回顾过去一年,中国作协发布《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下称“《蓝皮书》”),从作家创作、组织建设、理论评论、行业发展、海外传播5方面,为廓清网络文学发展格局、解析网络作家创作态势提供了指南。
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深化
遇到少年溺水、老人重病、孕妇早产的危急情况,遭遇车祸受伤、雪灾受困的险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及时拨打120。在网络作家麦苏的小说《生命之巅》中,这样惊心动魄的场景层出不穷,因为作品的主人公正是一群医疗救护队员。他们以守卫人民生命安全为己任,用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专业的救援手段和高超的医疗技术,让求助者转危为安;而他们的辛酸苦辣、委屈快乐也被作者用充满“网感”的语言讲述出来。
“《生命之巅》是我2021年4月到10月在咪咕阅读网站上连载的一部小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护工作者无疑是战士、是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希望展现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常态,表现他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于是一部描写120医疗救护的小说应运而生。”麦苏说。
像麦苏一样的网络作家还有很多。匪迦曾从事航空航天工作,他创作的《北斗星辰》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为主线,彰显当代科研工作者炽热的科技报国情怀。
“在读过一些网络小说后,我特别想用这种新鲜的文学形式,把自己从事航空航天工作的故事讲述给读者。说到底,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给我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匪迦说,“开始写作后,我对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有了新思考。比如借鉴较为成熟的其他题材的人物成长模式、故事结构,塑造人物形象。又如在与读者互动中,我认识到生活感、流行词语、凝练直白的表述等对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回顾2021年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反映建党百年风雨历程的《百年沧桑华兴村》,记录福州三坊七巷城市改造的《情暖三坊七巷》,展现国企改革者担当作为的《何日请长缨》,讲述普通创业者艰辛打拼历程的《三万里河东入海》《奔腾年代——向南向北》,塑造退伍老兵、乡村教师、动物保护志愿者形象的《老战士》《山人行》《守鹤人》,一众佳作,层出不穷。《蓝皮书》显示,2021年全国主要文学网站新增现实题材作品27万余部,同比增长27%,现实题材作品存量超过130万部。“90后”成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主力,占比近五成。在题材细分上,改革开放、奋斗创业、科技创新、乡村教育、生活婚恋等都是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热衷表现的内容。
为进一步发挥引导创作的作用,中国作协2021年初首次发布了网络文学重点选题指南,时代先锋、强国梦、人民美好生活、科技创新与科幻、中华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受到网络作家关注。扶持的34项选题中有20多部现实题材作品,有效发挥了导向作用。
理论评论蓬勃发展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在网络文学领域,尤其如此。2021年,中宣部等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网络文学界共同努力,激浊扬清推介好作品,深入探索文学规律,建立评论标准体系,在网络文学现场构筑起评论力量,推动创作高质量发展。
“经历20余年发展,学界已达成‘网络文学能够著史’的共识,标志着网络文学进入文学史场域。在现场的、读网文的、懂网文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大家深入开掘理论命题,取得的学术成果受到创作者关注、认可与重视,发挥了引导创作的作用。”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说。
过去一年,网络文学“起源”问题尤受关注,以1991年为起点的“网生起源说”、以1996年为起点的“论坛起源说”、以1998年为起点的“现象起源说”及“多起源说”等观点涌现,反映了网络文学史研究的活力和潜力。
网络文学的热度,召唤着研究者拓宽视野,拿出新的能够匹配文学现场的理论工具。“在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研究日渐深入。由于网络文学自身的媒介属性,其与数字技术密切相关,研究者综合运用起各学科理论工具。比如社交媒体的兴起对网络文学文本、作者构思方式、平台和产业的影响等研究,往往会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许苗苗表示。
回顾2020年网络文学研究,“现场感”是一个关键词,理论评论界及时总结网络文学发展现状,有力推动网络文学题材范畴、内容质量、思想内涵的丰富和提升。《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中国网络文学年鉴》《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年选》等研究报告,从宏观上为研究者提供了选题灵感。
“在微观作品层面,评论家及时评介网络文学作品,对其艺术性、写作倾向、文化价值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批评。大家也越来越希望用网络文学创作者看得懂、易于吸收的话语方式进行评论。此外,专家们还通过参与网络文学榜单、奖项评选,推敲打捞优秀作品、特色作品,通过广义的评论行为发挥引导创作的作用。”夏烈说。
在作品推优方面,中华文学基金会的“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的年度网络文学榜单等,也都注重规范推介程序,正确处理商业利益和文艺价值、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反对唯数据论,抵制畸形审美,提高公信力。
网文出海规模不断扩大
2021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海外用户1.45亿人。截至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的铿锵步伐。
从早期的海外网友建立网站翻译玄幻、武侠类作品,到网络文学改编剧在东南亚热播,再到国内网络文学龙头企业搭建海外平台、打造本土化运营生态、吸引本土作者创作,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本土化传播体系已初步建立。
《蓝皮书》显示:实体书对外授权出版方面,晋江文学城已输出近3000部作品;IP改编出海方面,电视剧《司藤》获泰国播出平台冠军,电视剧《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发行至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平台搭建方面,掌阅国际版iReader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纵横海外平台TapRead注册用户达100万;本土作者培养方面,起点国际目前有11.5万海外作者,上线作品20万部。
“从对作品的自发翻译和阅读,到在线生产模式中使用母语创作,海外读者和作者对中国网络文学的接受,不仅是对网络文学这一文学形态的接受,更是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对生产机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认同和接受。而这背后,则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目光的强力吸引。”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桫椤说。
那么,究竟哪类群体会被中国网络文学吸引?《蓝皮书》通过调查发现,海外读者构成多元,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学历及以上达58.7%,女性居多。在关注点上,海外男频以幻想类小说为主,女频以言情小说为主,恐怖悬疑和科幻题材受欢迎程度也比较高。在题材内容方面,海外读者对中国功夫最感兴趣,对中国料理、中医的关注度次之,还有约20%-25%的读者关注中国传统文学和书法。
尽管中国网络文学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但“网文出海”已成行业共识,各平台正加速布局。“相信随着从作者创作、筛选翻译、海外推广到落地分发的传播链条不断完善,反映新时代中国现实的作品逐渐增多,各平台间的统筹协调日益增强,中国网络文学在不同文化族群和圈层中拥有的‘破壁’能力会进一步彰显。”桫椤说。
[ 责编:张彦、刘升 ]
分享到:
最近更新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
【全程直播回放】“纯真·诗心——韩玉臣油画艺术与
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人大美育大讲堂”邀请吴
【新闻视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
“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相首都舞台大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生命的绿洲》精彩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泰腔现代剧《楷模村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中央台CCTV4中文国际新闻视频】“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
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场活动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马将平)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The 2023 Boao Forum for Asia “Co-building the Silk Road Civilization” Cultural Figures Art Exhibition Held in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名家新闻网
中国日报
光明网
中国网
凤凰网
网易
搜狐网
新浪
腾讯网
中国青年网
环球网
中华网
央广网
央视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艺术报
欧洲新闻联合网
欧联华文网
中国侨网
中青在线
联合早报
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文明网
求是网
文汇网
国新办
新京报
国际在线
参考消息
海外网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