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艺术家讲述《长征组歌》幕后故事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三代艺术家讲述《长征组歌》幕后故事

    2021-06-24 12:30
    来源:北京日报
    阅读量:
    语音阅读

    武警北京总队战士男声合唱团现场演唱《四渡赤水出奇兵》。记者 方非摄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昨天下午,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里,身穿红军军装的武警北京总队战士男声合唱团,用一首《四渡赤水出奇兵》把观众带往了两万五千里的英雄征程。

      《四渡赤水出奇兵》出自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1965年,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创排的《长征组歌》由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首演,从此传唱至今。作为国家大剧院庆祝建党百年“文艺经典中的党史”系列活动之一,本场活动邀请党史专家邵维正,《长征组歌》第一代歌唱家马子跃,第二代歌唱家于乃久,第三代歌唱家叶翠、张大伟及武警北京总队战士男声合唱团,通过访谈、表演、电影放映等形式,重温《长征组歌》的台前幕后。

      《长征组歌》的词作者是亲历过长征的萧华将军。他回顾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3个月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等10首谱成组歌,囊括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大会师等许多重要事件,道尽了路途的艰险。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巧妙地融合了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最终汇成《长征组歌》。

      当年,不到20岁的马子跃参加了《长征组歌》首演。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伟大的作品已经融入了马子跃的人生。马子跃收藏了大量关于《长征组歌》的照片、节目单、海报等珍贵资料,并采访过多位主创艺术家。活动现场,马子跃带来了一张珍贵照片。1965年8月24日,《长征组歌》在人民剧场的演出散场后,周总理和演员们合影留念,在马子跃印象里,那也是大家和周总理拍的唯一一张合影。可惜的是,照片不曾在报纸上刊出,底片也找不到了。直到三十多年后,马子跃偶然在文工团的仓库中发现了一个散着霉味儿的旧纸箱子,里头的旧胶片已经粘连在了一起。马子跃把箱子搬回办公室,没事儿就翻翻,最终,他竟然奇迹般地从中发现了消失多年的珍贵底片。

      在作曲家晨耕等创作者生前,马子跃还曾带着盒式录音机前去采访,整理了大量资料和幕后故事。比如,四位作曲家曾对萧华将军反映,《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段中,“毛主席用兵妙如神”的“妙”字不好演唱,将军挥笔将其改为了现在传唱的版本“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我们在唱《长征组歌》的时候读懂了长征,读懂了长征也就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部作品是我用尽一生也唱不够、道不尽的经典。”马子跃说。张大伟则表示:“今天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长征那段艰苦的岁月。我们能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走好属于自己的新时代的长征路。”

      接下来,国家大剧院“文艺经典中的党史”系列活动将继续通过艺术家讲演、艺术展览的方式,以“作品为点,党史为纲,精神为魂”的思路,用经典文艺作品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弘扬奋斗精神。(记者 高倩)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