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青年按】: 有一位文学大师,你可以从他的作品里呼吸到浓浓的京味,弥漫到空气中,散开到胡同里;你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悟人生百态,悲欢离合……他笔下坚韧老实的骆驼祥子,嫉恶如仇的程疯子,谨言慎行的王利发,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他热情平和,笔下生趣,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就是老舍先生。
在老舍先生120周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由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主办、老舍纪念馆等单位承办的系列纪念活动拉开帷幕。以“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为主题的画展、讲座,及以老舍先生作品改编的北京曲剧《龙须沟》《正红旗下》等演出,将轮番与观众见面。
老舍先生长女舒济与展览作品合影(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1月13日,由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主办、老舍纪念馆等单位承办的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
《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画展
根据老舍作品创作布置的3D画(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展览,展出76幅国画、油画、素描等作品,展览将展至3月20日。为使更多人能欣赏到老舍笔下的北京传统风情,此次临展展品已汇编成画册。
本次《老舍笔下的人物与街市》展览集中展示了以老舍先生笔下人物和市井民情为灵感创作的艺术作品,将经过层层筛选的七十幅左右国画、油画、素描等作品进行展出,画作中包括已故蒋兆和先生的老舍像、盛锡珊先生的北京市井风情系列作品,其中著名漫画家李滨声,李苦禅之子、著名国画家李燕先生,北京人艺已故老艺术家牛星丽先生等众多老艺术家的作品都是首次集中呈现。此外,还有80后艺术家以更为创新实验的形式表达对老舍精神的理解和纪念。为使观展人与作品进行更好互动,还根据老舍作品创作布置了3D画。
本次参展画家年龄跨度大,既有20多岁的青年画家,也包括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跨年龄段的创作令本次展览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为使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品鉴老舍笔下的北京传统风情,此次临展展品已汇编成画册。
“老舍先生与北京的春节”讲座
此外,著名老舍研究家关纪新、京味民俗专家高巍,也将在首都博物馆带来专题讲座,谈谈老舍笔下的人物及正宗京味文化。
主题:老舍先生与北京的春节
时间:2019年2月17日下午14:00至16:00
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多功能厅
主讲人:高巍,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北京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民俗、特别是节日民俗的研究。著有《北京民俗史话》《北京民俗文化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漫话北京城》《四合院》(本书荣获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燕京八景》《幡鼓齐动十三档》《京城旧影》等多部著作。
内容介绍:
北京是老舍先生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对北京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大量文学作品都以北京为题材和北京,尤其他对下层北京人生活的生动描写,成为了解北京文化的重要参考。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老舍先生,从他的笔下去感受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
“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展览
纪念活动期间,老舍纪念馆还推出了“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展览,串联老舍在北京生活、居住过的15处地点,讲述老舍与北京的情结。
老舍一生颠沛流离,67年,他先后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分别在伦敦、青岛、济南、重庆等地度过。
他曾自述:“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
北京
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1899年,老舍在北京一个大杂院里出生。有人说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老舍的童年时代一直都是在北平的贫民大杂院中艰难度过,因此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
伦敦
第一次用“老舍”的笔名
圣詹姆斯花园31号
1924,25岁的老舍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一直在伦敦待了5年,老舍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结识了同事埃杰顿,老舍在《我的几个房东》里写道:“艾支顿(埃杰顿)夫人真可怜。她早晨起来,便得做好早饭。吃完,她急忙去做工,拼命地追公共汽车;永远不等车站稳就跳上去,有时把腿碰得紫里蒿青。”正是在伦敦的这几年里,舒庆春第一次写小说并用“老舍”的笔名开始了创作生涯,而这段时间也成为老舍人生和事业中的重要阶段。
济南
文学创作出现高峰期
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
1930年,老舍应聘到纪念齐鲁大学任教,住在齐鲁大学办公楼(现为山东医科大学办公楼) 。老舍先生虽然在济南生活工作了只有四年有余的时光,却在其文学创作上出现了一个高峰期,奠定了他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从老舍写《大明湖》到《济南的冬天》等作品中,看得出,也感受得到,老舍自从走进济南这块土地,就深爱上了这座城。
青岛
《骆驼祥子》诞生地
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
1934年,受聘于山东大学,来到青岛直至1937年离开。在这里,他创作完成了经典代表作《骆驼祥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重庆
老舍一生创作的巅峰时期
北碚区天生新村63号附32号
1938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老舍被推选为总务组组长。随后,老舍随“抗敌文协”西迁重庆。老舍先后在这里寓居6年,创作了著名的《四世同堂》等抗战小说、戏剧、散文、杂文、曲艺、诗词和回忆录各种作品数百篇,近两百万字。在北碚的三年半时间,成为了老舍一生创作的巅峰时期。
纪念老舍诞辰北京曲剧展演活动
曲剧《龙须沟》剧照
北京曲剧是老舍先生命名的,北京地域的唯一地方戏,京味文化的代表。北京市曲剧团改编排演了老舍先生9部作品(北京曲剧8部、话剧1部)。为配合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曲剧团在首都博物馆同时进行老舍作品演出。
通过北京唯一地方戏北京曲剧演出老舍相关作品改编剧目,使广大群众更加形象具体地认知和了解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和北京文化。
《龙须沟》改编自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同名作品,以京腔京韵的表现方式讲述了解放前后“龙须沟”大杂院居民的生活变化,是一部歌颂党和人民政府的现实主义作品。
解放前的北京龙须沟,是有名的“臭沟沿”。河的两岸,住满了卖力气的、耍手艺的,各色穷苦的劳动人民。为人耿直的老艺人程少亭(程疯子),原卖艺为生,因遭恶霸地皮黑旋风毒打,逃到龙须沟居住,依靠程娘子摆摊卖香烟过活。不料小恶霸冯狗子又抢了程娘子的烟,同院三轮车工人丁四受到恶霸欺凌,继之女儿小妞子又掉到龙须沟被活活淹死。解放后,人民政府惩办了恶霸黑旋风和他的爪牙冯狗子,治理了龙须沟,劳动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