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字古式新”和“文心艺质”——漫谈当代书法创作
先提出一个目标,叫做“字古式新”。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即修炼“文心艺质”。
为什么要“字古”?因为古人比我们写得好。这是个客观事实。不能说“今不如昔”,但在书法这一点上也确实“今不如昔”。书法不同于科学技术,不是用机器,而是肉身所为,用毛笔去写字。
那么,为什么今人写不过古人呢?因为古人从三岁、五岁发蒙就用毛笔,这叫童子功。而且只要一拿起毛笔,就一直用到死,天天用,这个叫作“毕生穷修之功”。“童子功”加“毕生穷修之功”,今人哪个能做到?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员,还是多大的学者,都做不到。还不仅仅是拿毛笔的时间长短,更关键是当代人和古代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生活的状态不一样。
古代人生活的状态和环境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慢”。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环境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快”。慢的状态和慢的环境下,一定是读书细致、思想深入、心态安静。一个读书细致、思想深入、心态安静的人,加上“童子功”和“毕生穷修之功”,他们写出来的字是多么内敛,多么厚实,多么文气。这些东西,是现在快节奏的人所不能企及的。干什么事都急急慌慌、风风火火的人,拿毛笔没有几天的人,想问题不深刻的人,基本不读书的人,天天拿着手机滑来翻去,一目十行的人,书法能力怎么能够与古人相提并论呢?所以,客观事实就是,古人的字比今人写得好。无论是他的技巧还是他的韵味,他的气息,他的内涵,都比今人要好。所以,当代人要承认这个客观事实,写字要古,越古越好。
“式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表现形式要新。古代书法3000多年,实用功能是第一位的,审美功能只是实用功能的附加值。古代从来不搞展览,写张字并不是搞艺术创作,到了明清后才有那么一点意思。不搞创作、展览,说明什么呢?他们从来不会想作品艺术形式、外在的美感、作品整体面目、视觉冲击等等。
现在,毛笔字的实用价值几乎等于零了,我们生活中几乎不拿毛笔写字。书法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生存,还要延续,怎么办呢?摇身一变,从实用功能转变成艺术功能。一个工具性的东西变成一个艺术性的东西,成了一个专门的艺术品种。现代书法是以艺术的身份存在,中国书协1981年成立,中国文学艺术界又增加了一个艺术新品种,叫书法艺术。
我们现在的书法,一拿毛笔写字就是搞创作,就是去参展,就是要挂在人家家里,到公共空间去展示。这个跟古代人写字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古代人写字就是写信、写奏章、写文章、写兵书、写经、写账本、写药簿,而我们写字是在搞创作。那么,一个艺术品,就不能随随便便,艺术品就要按艺术的规律来创作,艺术品是吸引观众的眼球。要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没有外在形式不行,没有内在形式也不行。所以,我们字要古,式又要新。形式感,空间分割,形式构成,疏密关系,前后呼应,左右关照,墨的使用等,这些都是“式”。
当代人写字超越古人几乎没有可能性,小篆写得过秦人吗?隶书写得过汉人吗?楷书写得过唐人吗?行书写得过晋人、宋人吗?别看古代还没有一个时代性的草书盛世,但草书写得过张芝、王献之、怀素、张旭、黄庭坚吗?写不过啊!所以,一要“字古”,二要“式新”。所以,只要两者结合,当代书法才有可能创造有别于古人的新面目、新形象。
说是这么说,谈何容易!字又要古,式又要新,人的一辈子就这么长,怎么办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当代书法家就要做双重修炼。一个是要学习古代书法家文人的表达。所谓文人的表达,就是要有文心,是个文化人,学富五车,见多识广。其次,你又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有艺术的表达。要符合美术馆的要求,要跟摄影、绘画、雕塑作品相媲美,不能让别的艺术作品比下去。所以书法家要有艺术创作思维、创作意识、创作方式、创作能力。所以,当代书法家特别不容易,一方面要做个文人,一方面又要做个艺术家。这就叫做“文艺兼修”“文心艺质”。
“式”分为字内形式和字外形式,简称字的内、外形式。内形式是书家自身要做的,就是章法、空间布构、字的结构等等。行列间的关系是式,墨的运用是式,毛笔的运用也是式,都是为“式”服务的。外形式就是作品如何装饰、装裱、装置,展览怎么设计,与展览相关的印刷品怎么设计,整个展览的形象怎么塑造。要让观众进入到展区就有美感,就有心灵的感应和共鸣,这就是形式的魅力。
“内形式”和“外形式”都是“式”。需要强调一点,即“形式即内容”“形式即文化”。如果没有文化的人去做这个形式,那完全是一个表面现象。比如说,我在作品上盖一串章:“逆坂斋联句”或“逆坂斋诗稿”。五个章,一串。人家搞不懂,盲目模仿,也盖一串章。但他没有这一套章,于是拿一个章盖五次,甚至拿一个章盖八次,重复地盖。这就是盲目模仿,这个“式”就是没文化的“式”,又比如写手卷,高高低低,一段一段,留空。文化人是非常讲究的,哪个地方另起一行,高抬一点,那是有说道的。写到伟人,写到长辈,可能就要另起一行,抬高一点。这就是“文化”,这里面有敬意,有礼数,有规矩。如果盲目模仿,不理解这个,不管写的什么文章,写着写着就不写了,留点空,另起一行,再高抬一点,这是胡乱断句,肢解诗文,误导读者,这就是没文化嘛!你说形式是不是内容?形式有没有文化?一个没文化的人搞形式,就是乱搞,就是形式主义,就是外在的、肤浅的、浅薄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现在一个全国展览,这种没文化的形式太多了,什么染色啊,做旧啊,拼接啊,画线啊,打格啊,撕纸啊,什么都有。纸故意撕得像虫咬的一样,不自然,很俗气,很幼稚,这就是没文化的形式。“形式即内容”“形式即文化”就是这个意思。不要我们一讲“式”,你就说我们做表面文章,不讲字内功夫,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我提出过,当代书法“尚式”,只是我的一种分析和判断,而不是一种定论。因为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明清“尚态”,“韵”“法”“意”“态”都让前人“尚”完了,当代“尚”什么?不能盲目。
我们有我们的面目、风格和特征,我判断是“尚式”。后人看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跟古人相比,整体感觉就是形式感更强,无论是内形式还是外形式,都比古人丰富多样。搞创作、搞艺术、搞展览,形式感就得强。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印象,所以我说“尚式”。但不要忽视了我前面说的“字古”,“字古”在前面,是前提,字若不古,式有何用?在“字古”的前提下,去寻找我们的突破口。古人把字写绝了,但古人没有把事(式)做绝。所以,我们既要写古人的字,又要做古人没做过的事(式)。
(作者刘洪彪 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