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图》(青绿山水长卷)展现伟大新时代壮丽山河 尺寸:3000cm×48.2cm 施云翔作品
施云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徐悲鸿画院原副院长、四川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理论系研究生毕业)。
著有《中国画学谱·云雾山水卷》《山水画导学范本》等,其论文《论中国画的意象道学观》《中国画的立意与美学思想》被收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文艺年志》,部分学术文章发表于国内多家媒体。
(中国文化人物 主编 王保胜)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
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世界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开展交流。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徐悲鸿画院原副院长、四川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施云翔先生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他早年以善画“峨眉云海”而著称于画坛,后客居岭南,以扎实的绘画功力受到青睐。而后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担任导师。他“知天命之年”时,用十六通景屏形式绘青绿山水《长江万里图》。
为了画长江,他多次去长江源头,跑过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岷江及嘉陵江、峡江,一路东行至东海长江出口,获写生速写稿和水墨画稿数百张。前《长江万里图》从2000年开笔到完成,先后用了八年时间,再加上前期采风写生收集素材、查阅资料,历时两年,可谓十年磨一剑。作为通景组画,按照顺序由《西岭晴雪》《岷江源远》《嘉陵江畔》《奉节新城》《白帝朝晖》《夔门雄峰》《宁河清远》《巫山祥云》《神女观景》《神农溪口》《巴东古城》《西陵回望》《高峡平湖》《三峡大坝》《大江东去》《东海之晨》16段组成。
多年来,施云翔先生用自己的画笔在中华大地上描绘出绚烂的祖国和美丽的大好河山,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守正创新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增强全党全社会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成为中华民族披荆斩棘、意气风发迈向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成就,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山水画在我国绘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东方绘画中极富特色的艺术。青绿山水画作为山水画的一种,是中国艺术家的创新之笔,绿色如同生机盎然的河流从传统中潺潺流来,从画家的心中流淌而出,流淌到纸面,云光翠影,意境清新,赓续着中华千年文脉。
纵观历代青绿山水名家,从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从元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到中国近现代国画家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可以说代代有传承,代代有创新,在每个时期都谱写了壮丽篇章。
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如何让中国故事更生动、更形象、更具感染力,是当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肩头重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吸引全世界的人们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理解中国。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文艺作品走向了全世界,在海外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中华文化热”。这体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显著提升,也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实现交流、碰撞,增进了世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求同存异、增进共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徐悲鸿画院原副院长施云翔先生自觉承担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创作出有深度、接地气、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优秀作品,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多年来,施云翔先生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取元人笔墨,借宋人丘壑,接唐人气象”。将青绿山水的传统画法转换为泼墨泼彩之现代技法,以“大唐雄风”的古典精神为着力点,把盛唐时期的“盛世之风,和谐之气”作为当今新时代的优秀民族精神而发扬光大。
这次登载的青绿山水长卷《长江万里图》,为30米长全图,是十一年前创作的百米长江图卷的“精缩版”,创作完成于2019年。由于以青绿设色法区别于过去的水墨浅绛法,所以整幅作品以泼彩泼墨,突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在通篇的画幅里,把“祥光”和“祥云”布置在整个画面之中,让一片祥和之气淌荡在整个画境里,让万里长江浸染在新时代的盛世阳光下,让观者的视觉进入和谐的大千世界......
《长江万里图》从长江源头,青藏高原的西部雪山下的海子口开始,源源不断的清流碧水从高原汇入岷江、嘉陵江,之后进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白帝城、巴东古城,最后三峡大坝经武汉、直至东海长江出海口。意在展现长江风光,表达新时代、新风貌的祖国壮丽河山的盛世景象。用笔精细而不琐碎,用色瑰丽而不火燥,画中既有青绿山水的明丽,也有文人画的气韵,工整而无匠气,紧密而不纤弱,雄伟而又典雅。观看先生的《长江万里图》,满目青绿色,郁郁葱葱的丛林树木,祥云贯穿其中,云蒸霞蔚,处处弥漫着的生命律动,总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作品中那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编:张彦、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