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力:拓展艺术新路径 缔造工笔新气象
新浪微博
新浪看点
搜狐视频
网易订阅号
头条号
腾讯自媒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人物访谈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搜索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首页
文化大家
人物访谈
特别报道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新闻资讯
天下收藏
文化人物资库
视频新闻
在线杂志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访谈
>
唐勇力:拓展艺术新路径 缔造工笔新气象
2015-08-19 15:52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阅读量:
语音阅读
唐勇力 1951年生于河北唐山,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工笔人物画家。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1992年,他获得杭州市政府颁发的艺术一等奖;1996年应邀参加南京、哈尔滨、珠海、深圳等地中国画学术展;1998年应邀参加《国画家》杂志举办的中国画学术展,并获“国画家”奖。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新中国诞生
记者:
作为中国著名的工笔画艺术家,你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坛有何评价?
唐勇力:
如今,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个角落,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已成为现实,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古今工笔人物画,从表现形式到技法语言都已是相去甚远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材料技法也吸收了其他画种的样式,这使得工笔人物画在近些年来迅速地演化复兴,形成了多角度、多层面探索发展的格局。
目前国内工笔画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致力于传统工笔技法的继承,把传统中极力规范的程序性的技法应用到现实人物写生或创作中,使这古老的画种在新时期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还有一类画家他们不满足于掌握传统的技法,一方面博采众长,吸纳西方艺术的精华,另一方面把传统工笔画的内涵拓展延伸,并吸收民间艺术、石窟壁画的形式和技法,兼容并蓄,向两端深入,增加了工笔画的写意性。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充实和丰富了工笔画的审美内涵。第三类画家受日本画的影响,他们开始了画材的研究和开发,创作以矿物色使用为主的重彩画。这种用日本画来改造中国工笔画的努力,也使我国工笔画从表现技法到创作观念上都有了较大的变革。当代工笔画能广泛地吸收其他画种的营养,探索的空间更加广阔,观念更加现代,这就和古代美术、西方美术拉开了距离。
记者:
你研究的另一个课题是在中国人物画造型教学当中的线性素描。请您简略地谈一下提出“线性素描”的缘由,以及它在教学当中的效果如何?
唐勇力:
近几百年来, 中国有许多留学生到了西方留学,而西方的艺术也因此传到了中国。西方的人物画艺术传到中国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一种科学的方式来观察人物”,简而言之就是按照人物真实的比例、真实的人物结构来去描写对象。这种科学的方式是透视的、解剖的人物结构。目前,现代人物画家都是在延续这样的人物画法认识人物,描写人物。因此我们在吸收西方艺术的科学思想的时候,在很长的一段教学里面,是把西方客观的、明暗的、光影的这种固定的认识方法搬到课堂上来,训练给学生,用这种方法来画中国画儿。这样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种光影的、块面的画法和中国这种线的画法是一种对立矛盾,不能转化到我们的画法里去。这种矛盾性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影响了我们人物画家的成长。尤其是影响了我们人物画家对传统的‘线’的认识。
中国的人物画家必须要具有中国人物画的特点。自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一直在研究,试图找出解决的方案。最后发现,画素描一定要按照中国民族的精神来画,就是“线”,这也是中国绘画表现的基本个性。西方是“块面”,是三维空间的,要把空间感通过画笔展现出来。而中国的绘画是二维的,平面的。主要通过“线”来表现。
用中国的素描方法来训练学生,这就是我提出‘线性素描’的理论基础。既然是线性,就可以理解成不完全是‘线’,还有‘线性’。这个‘性’是什么?就是我们要把西方绘画艺术中的色调、块面吸收、融合到我们的素描里面。简单说就是‘经线为主,色调、明暗面为辅’。平光的、排除光线的、排出块面的,这样的一种绘画的方法。从这个角度讲,‘线性素描’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形成了理论。在我们的教学中,基本上就是运用这种‘线性素描’的理论和方法在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
记者:
工笔画是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画种,它的进一步发展前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唐勇力:
其实工笔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它可以吸收世界各种艺术的有益因素,所以说,工笔画和世界各种艺术对话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工笔画本身的表现语言形式也开始更加广泛。我现在提倡工笔画的写意性,就是要吸收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抽象手法等艺术因子,甚至包括一些制作方面的艺术成分都可以吸收引入到工笔画当中,东西融合。开拓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和应用语言,使其更加多样性。
工笔画在现代的发展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年轻的学生对艺术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有些不够,出现的许多问题就是模仿性太多。如果哪一个画家出现了一种绘画语言,画的非常好,很多年轻的画家就会相继模仿这种表现形式、语言和技法。自己不去深入的理解语言的个性,这是一个很大的毛病。另一个问题是对艺术作品的创作思想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在选择创作题材上,如果有一个知名的画家画了一个美女肖像很成功,很快就会有一大堆的画家都来画美女肖像。或站着,或立着。在绘画构思、语言上互相模仿、抄袭,这种现象可说在现代的工笔画界内大为流行。比较严重。这是工笔画在发展中要非常注意的问题。
责任编辑:赵建华、张彦
分享到:
最近更新
打造人民艺术殿堂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典藏大家艺术精品
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雅典卫城
欧洲著名的艺术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
星宏道:翰墨传薪,续写中日书法交流佳话
王保胜向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前主席米耶贡布·恩赫包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会见原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
【全程直播回放】老舍经典话剧《茶馆》第三幕在日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文化圆桌会议在海南博鳌成功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朱炳仁孙子朱也天700分上北大: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报效国家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孙子朱也天高考的相关话...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高度评价《中国文化人物》杂志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7月2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日本东京亲切会见了到访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
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艺术教育家邵大箴在京逝世,享年90岁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先生因病于2...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名家新闻网
中国日报
光明网
中国网
凤凰网
网易
搜狐网
新浪
腾讯网
中国青年网
环球网
中华网
央广网
央视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艺术报
欧洲新闻联合网
欧联华文网
中国侨网
中青在线
联合早报
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文明网
求是网
文汇网
国新办
新京报
国际在线
参考消息
海外网
人物访谈